您好,天津君荐律师事务所为您提供法律服务! 咨询热线:13802001907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肇事
有关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法律依据
时间:2012-10-07 15-57-06 来源:滨海新区律师咨询 发布人:赵治国律师 点击:159 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第一款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第八十六条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未造成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在记录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对方当事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机动车牌号、驾驶证号、保险凭证号、碰撞部位,并共同签名后,撤离现场,自行协商损害赔偿事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有争议的,应当迅速报警。
  第八十七条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者行人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且基本事实及成因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有争议的,应当迅速报警。
4、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10日《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1.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3.虐待案;4.侵占案。(二)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1.故意伤害案;2.非法侵入住宅案;3.侵犯通信自由案;4.重婚案;5.遗弃案;6.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7.侵犯知识产权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8.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即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及侵犯财产罪),对被告人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做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复议申请书

    申请人:名称:____ 地址:____________ 电话:___ 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姓名:______ 性

  • 天津塘沽律师咨询 保密协议范本

    甲方(企业): 地址: 乙方(员工): 身份证号码: 鉴于乙方在甲方/甲方关联公司任职,并获得相应报酬;双方当事人就甲方在任职期间及离职以后的保密及竞业限制事宜,达成以

  • 索取合法债务绑架如何处罚

    索要合法 债务 。这种情况是以存在合法 债务 为前提的,行为人为了索取合法债务而实施绑架、拘禁行为,应按照刑法第238条第3款的有关规定:为索取债物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

  • 信用卡使用“八项注意”

    一、任何情况下,消费者都不能将所持卡的密码告知他人,包括发卡机构或银行工作人员。(没有任何一家发卡机构或银行工作人员会要持卡人说出密码。因此,凡 接到类此电话、短信

  • 如何正确办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手续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凳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

  • 离婚中过了举证期限怎么办?

    根据最高院的庭审规则,如果当事人不按举证期限举证,过期法院不再组织质证。这就要求当事人相当熟悉人民法院关于举证程序的相关规定,相关内容在您立案时,法院回执的举证通

赵治国律师

咨询:13802001907

QQ:364006300

津公网安备 12019002000122号